图8 广东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

第二节 促进资源节约利用
坚持节约优先,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,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,促进各类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,力争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、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。
推进节能降耗。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,加强重点地区节能监控,严格控制年综合能耗300 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县(市、区)新上项目能耗增量。全面推进工业、建筑、交通、公共机构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综合运用差别电价、补助资金、准入条件、行业标准等政策措施化解产能过剩,完善企业退出机制。大力推行绿色建设体系,推广绿色建筑,开展建筑能效评价,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。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,深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。推动能源管理中心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,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。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。
建设节约型社会。节约集约利用水、土地、矿产等资源,加强全过程管理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。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,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,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、海水等非常规水源,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。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(单位)创建活动,逐步更换使用年限超过50年、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老旧供水管网,加强节水技术、工艺、设备和器具的推广使用,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。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,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与规模,严格土地用途管制,统筹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,调整建设用地结构,降低工业用地比例,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,建立低效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。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,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。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,建设绿色矿山。推进各领域节材,推广应用可再生材料。
发展循环经济。制定循环发展引领计划,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。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、资源循环式利用、产业循环式组合,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,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。加快“三废”资源化利用。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,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,推广垃圾分类回收,开发利用“城市矿产”,推进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餐厨废弃物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,支持再制造产业化发展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。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,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,推动建立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体系。